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四位。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水资源量还将继续降低。
我国水资源的一大特点是年际水资源量差别较大,且随着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还将进一步加大。另一个特点是南北分布严重不均。南方区拥有北方区5倍的水资源总量和3倍的亩均水资源量,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我国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考虑到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和分布不均,我国用水量已经接近可利用水资源量。事实上,这只是水量平衡基础上的资源型缺水,我国同时还面临着水质型缺水问题。水污染导致水资源质量大大降低,使水资源问题进一步恶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唯有循环利用,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2010年发布实施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对于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高峰力争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节流,二要开源。
关于节流,《规划》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到120立方米、65立方米,均比现状降低5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提高到0.55;到203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到70立方米、40立方米,均比2020年再降低4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60。
关于开源,通过流域调水即使实现了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均匀分布,也不能解决全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海水淡化未来会成为水资源的有效补充,但无法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手段。因此,只有水资源循环利用,才是破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难题的根本途径。废水和污水经过不同深度的处理,可大量回用于工业用水、除直接饮用以外的各类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是一项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水利、环保、农业以及工业等部门,因此,有必要统一编制《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总体规划》,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奠定基础。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水循环利用产业将成为投资热点,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大有可为。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水平较低,大批污水处理厂将面临提标和提效改造,设备也将面临更新换代。值得注意的是,更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新模式,都将是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