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净化治理日益完善

2015-01-06 16:37:39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世界各国因行政体制、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不同,水治理体制复杂多样,且往往与资源环境治理体制交织。在研究讨论水治理体制时,往往存在国际经验随意裁剪、做法简单化取舍、水和水资源概念混用、管理组织和机制不分等问题,导致一些发展演变趋势和内在规律难以厘清。科学把握和还原分析国际水治理机制体制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水治理机制体制、提高我国治水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九龙治水是治水机制症结所在?

问题核心不在于多个主体参与治理,而在于水治理体制过分破碎化

水常常表现为水环境介质(纳污溶剂)和水生态系统载体,是资源特征、环境特征、生态特征的综合体。

从水的内涵出发,水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水的自然属性是发挥其他3种属性的基础和前提。在自然属性与生态属性关联下,表现为水的自然生态功能;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关联下,表现为水的经济社会功能。

相应地,治水的目标,一方面,在于防治水旱灾害、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等经济社会功能管理;另一方面,体现在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自然生态功能管理。正是这种复杂的多内涵、多属性、多功能、多导向特征,使水治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种导向,应特别强调统筹协调、协同管理。

这其中最易混淆的是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系。水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上是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三位一体。水资源保护是从单一的资源价值保护角度的开发行业管理,内涵应小于且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但近年来,水资源保护的内涵及其制度职能等被不断延伸拓展,造成了较大的概念交叉、部门冲突。

人们常常概念化而贬低的“九龙治水”,问题核心不在于是否有多个主体参与治理,而在于过分强调了各属性特质却忽视了其中的联系。多元参与、社会共治已经成为国际治理理论和实践的趋势。我国现有的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治水体制,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方面推进水的多重属性和功能管理的积极性。

但目前,山水林田湖管理分割,导致水治理体制过分破碎化;职责交叉过多且权责不统一,制度衔接不够,尤其缺乏高效协调机制;统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这是水治理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应注意到,水的经济社会属性管理和自然生态属性管理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管理规律,不同时期治水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也应有其侧重点和阶段性。

长期以来,我国治水重在防洪、灌溉、抗旱等方面。当前,我国水安全面临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愈加突出,水治理的目的也在发生转型。应强调自然生态属性的管理和维护,这正是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目前,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管两个冲突职能归属一个部门,部门化、利益化不可避免。生态空间被严重侵占,生态流量保障不足,过分强调水的经济功能,淡化甚至忽视水的自然生态功能的案例比比皆是。现行的水治理体制在应对水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协调性。

上一篇:印染废水的该如何回用
下一篇:我国研制出高纯水处理系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