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保厅公布第二季度全省54条重点河流水质状况,东莞的城市河流交接断面达标率达到33.3%,排在21个被检测城市中的第18位,达标率同比下降46.7%,是达标率降幅最大的城市。在重点整治河流水质状况方面,东莞运河樟村、石鼓、镇口3个断面水质均达标,符合2014年度目标V类。而石马河口断面第二季度水质为劣V类,仍属重度污染。
石马河长约88公里,是东莞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然而,由于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石马河成了远近闻名的“黑河”。尽管政府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但石马河的水质仍然为劣Ⅴ类。
受到严重污染的石马河,虽然经过数年整治,但收效甚微。有河流污染时间长,污染非常严重,一时无法改变现状的客观原因,也有河流整治陷入“九龙治水”的主观原因。因此,虽然出台很多政策,但权责不清,奖惩不明,令河流整治一度陷入了“三不管”境地。
去年年初,东莞一网友发微博称,愿意花10万元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令人记忆犹新。最后,环保局局长也坦言“水质达不到游泳的标准”,虽然局长婉言拒绝了“邀约”,但他对河流污染的现实问题并没有回避,可见河流治理势在必行。
今年3月份,东莞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五个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文件,其中两份涉及整治石马河。其中除了明确截污管网建设等26项重点任务外,东莞还将实施“河长制”,力争到明年年底,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V类。
所谓“河长制”是指,镇街、园区政府主要领导为辖区内河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即“河长”。同时,建立完善河流水生态环境行政领导负责制的逐级考核制度,将“河长”制度延伸,形成市考核“河长”,镇街、管委会考核“涌长”的全覆盖考核体系。
如今,硬件上的“污管网建设”已经有了时间表,软件上的“河长制”也有了系统的考核体系,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执行到位。当然在执行过程中,除了相关部门的监督之外,还应该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唯此,才能让文件真正落到实处,让被污染的河流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